人民网是由《人民日报》建设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,是人民日报社控股的传媒文化上市公司,也是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。人民网于1997年1月1日正式上线,2006年7月1日,中共中央批准人民网承办的“中国共产党新闻网”上线,成为宣传和介绍中国共产党思想、理论、政策、信息的权威网站。
人民网以“权威性、大众化、公信力”为宗旨,致力于多语种、全媒体、全球化、全覆盖的新闻报道,目标是“报道全球、传播中国”。网站每天24小时滚动发布新闻,设有“时政”、“地方”、“国际”、“观点”、“经济”、“体育”、“教育”、“娱乐”、“社会”等40余个频道,近50种分类新闻,300多个栏目,拥有3000多个新闻专题和200多亿汉字的资料库。
人民网还积极参与AI技术的应用和创新,例如在2025年4月2日于广西南宁举行的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,人民网分享了其在AI赋能正能量网络传播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亲爱的网友们,你们有没有发现,最近网络上有个词儿特别火,那就是“吃瓜群众”。这个词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意思?今天,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,看看“吃瓜群众”是怎么来的,又为什么这么火。
“吃瓜群众”的由来

说到“吃瓜群众”,不得不提的就是人民网。2017年,人民网连续发表多篇文章,对一款名为《王者荣耀》的游戏进行了批评。这些文章从游戏内容、社交功能、未成年人沉迷等多个角度,对《王者荣耀》进行了剖析。一时间,网友们纷纷围观,热议不断。
在这场热议中,“吃瓜群众”这个词儿应运而生。它原本是网友们用来调侃自己的一种说法,意思是自己只是个旁观者,对事情并不了解,只能“吃瓜”看热闹。后来,这个词儿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网络文化现象,代表着广大普通网民。
“吃瓜群众”的火爆原因

那么,为什么“吃瓜群众”会这么火呢?原因有以下几点:
1. 信息爆炸时代,人们渴望了解真相
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人们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信息。而“吃瓜群众”这个词儿,恰好满足了人们对真相的渴望。他们通过围观热点事件,了解事情的真相,从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。
2. 社交媒体的兴起,让“吃瓜群众”有了发声平台
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,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观点。而“吃瓜群众”这个词儿,正是社交媒体上的一种流行语。它让人们在围观热点事件的同时,也能表达自己的看法。
3. 娱乐至死,人们追求轻松愉快的网络生活
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人们渴望轻松愉快的网络生活。而“吃瓜群众”这个词儿,恰好符合了这种需求。它让人们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,了解热点事件,享受网络带来的乐趣。
“吃瓜群众”的正能量
虽然“吃瓜群众”听起来有些消极,但实际上,它也蕴含着正能量。以下是一些例子:
1. 关注社会热点,传播正能量
“吃瓜群众”们关注社会热点事件,通过围观和讨论,传播正能量。例如,在疫情期间,网友们纷纷为医护人员加油鼓劲,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2. 揭露社会丑恶,推动社会进步
“吃瓜群众”们敢于揭露社会丑恶现象,推动社会进步。例如,在娱乐圈,网友们通过曝光明星的负面新闻,促使娱乐圈更加规范。
3. 关注民生,传递民意
“吃瓜群众”们关注民生问题,传递民意。例如,在环保问题上,网友们纷纷呼吁政府加强环保力度,保护生态环境。
亲爱的网友们,虽然“吃瓜群众”这个词儿听起来有些消极,但实际上,它也蕴含着正能量。让我们一起成为有担当、有责任感的“吃瓜群众”,为构建美好的网络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吧!